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
“数据显示,我国90%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%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,大熊猫、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动物实现‘降级’。”
5月22日,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现场,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讲话中做如上表述。
黄润秋在活动现场发表讲话 每经记者 李彪 摄
黄润秋介绍,全国2015~2020年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表明,中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,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,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到43%以上,首次超过低差等级比例。
“我们不断健全法规制度体系,大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水平。”黄润秋说,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,有效保护超过30%的陆域国土面积。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。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、监测和评估,组织开展生态系统资源调查、物种资源调查和各类资源普查。加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,连续7年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,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年初,经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会议审议后,生态环境部向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秘书处提交并发布了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战略行动计划(2023—2030年)》,根据新时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以及“昆蒙框架”(“昆明—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”)目标,明确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2030年目标和2035年目标,开启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征程。
黄润秋强调,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,引领达成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“昆明—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”。并联合柬埔寨、加拿大、智利等缔约方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、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“昆蒙框架”实施倡议,着力打造一个各方自愿参与的合作平台,保持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政治势头。
封面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李彪摄